對我來說 , 每一對輪都是一個特殊的個案 , 也都是一個新的挑戰 , 一般來說 , 一個手編輪的製作程序並不短.有很多車友,把手編輪當作是一個產品在買, 當然那也沒錯. 所以這篇文章除了說明一個手編輪的流程,也希望能為車友建立一些手編輪服務的概念
輪組是一個簡單且又極度複雜的結構 , 就像用細沙疊金字塔一樣, 從外表看, 不過就是框, 鋼絲 , 花鼓交織在一起. 外表看很簡單 , 但是難在所有的鋼絲彼此是平衡且互相依靠的. 只要有一者與其他不平衡,輪組就無法達到正常的狀態.
手編輪探討的第一個問題都一定是為何要用手編輪? 或者是手編輪好還是廠輪好 ? 用比較極端的說法來看 , 只有"特殊需求"才會用到手編輪. 除此之外, 請多存一點錢買廠輪 . 在某個等級以上 , 絕對都是廠輪的天下 , 因為廠輪的框,鋼絲,花鼓都是整體設計的產品. 最明顯的例子是 Campy 輪組. 換成另一個角度說 , 廠輪也是手編輪,也是工廠的技師手編的. 所以我把手編輪跟廠輪重新定義一次.
廠輪 : 大量或小批量生產製造 , 整體設計 , 產品非客製化的輪組
手編輪 : 客製化依照車主的需求規畫設計的輪組
來舉個有趣的例子 , 假如 A 先生跟有名的 K3 量身訂作了一對手編輪 , 此時這對輪 , 是手編輪 . 然後如果 A 先生 , 把這對輪賣給 B 先生 . 對於 B 先生來說 , 這對輪就是"廠輪"了....
嗯..這不是文字遊戲 , 我只是要讓大家知道 , 手編輪不是單純的買賣行為 . 是一個整體的服務. 很多你在網拍上看到已經編好的手編輪,從我來看 , 那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手編輪 , 那只是一個商品. 跟廠輪沒兩樣的商品.
有很多人說 , 手編輪的編工 , 比廠輪品質高 . 其實這不是絕對的 , 就拿 campy 的輪組來說 , 編工都是一定的水準之上了.所以如果你想要換一對新的輪組 , 你可以選擇完整的手編輪服務 , 也可以是買一個現成的手編輪 , 也可以是買一對廠輪.
接著 , 提出幾個實際上我做的手編輪個案 , 來說明所謂 "特殊需求" 的內涵.
Case 1 : 劉先生的 FD-17S 輪組 , 由於 FD-17S 是單臂的車軸 , 原廠的輪組強度很差 , 但如果改用專用的改裝套件花費不低, 所以我們決定延用原花鼓,找一對最好的框 , 重編一對輪. 並且劉先生的體重超過 100 kg , 所以我用了傳統的中南直鋼絲 , 採用 x3 編法 , 並且將張力設定在 140 kgf .
Case 2 : 黃先生原本的碟盤輪用了DT Competition 鋼絲,由於重量太重不利爬坡 , 並且框是 DT XR4.2D , 在輕量化的考量下 , 改為 DT Revolution 鋼絲,並將花鼓昇級為喬申的培林花鼓 , DT Revolution 用於碟盤輪上 , 需要多用點心 , 所以依照體重將張力設定到較高的標準 , 前後輪 113 kgf
Case3 : 劉先生因為體重為 100 kg 對於原本的 Shimano R500 輪組 , 因無法負荷他的體重 , 很容易偏擺 , 所以我設計為使用 AMBROSIO FCS28 32 孔,IS260 , IS90 為組合 , 因 FCS28 屬於高框輪組 ,對於體重大的人強度較高 . IS 260 , IS90 也是因為體重限制的考量才選用的 , 所以全系列都是採用非輕量化產品,這是對於體重較重的車友 , 規畫上的重點概念 , 而鋼絲採用 DT Competition 雙抽鋼絲 , 編法也是用 X3 , 張力前輪 85 kgf , 後輪 115 kgf .
Case4 : Simon 想要一對超強的輪組 , 希望培林阻力最小 , 所以我選用全陶瓷培林 , 並且選擇防塵性最好的花鼓 , 配合 Aero Lite 鋼絲 .....等 , 這個案子還在進行中.
Case5 : 車友的下坡車車軸長是 150 mm , 所以需要用 150 mm 的花鼓重編
好了 , 舉了五個簡單的例子 , 你們應該可以稍為體會到何謂特殊需求了吧. 再舉幾個"非"特殊需求的個案.
Case 1 : 肯尼 ,可以幫我編一對最便宜的手編輪嗎 ??
Case 2 : 肯尼 ,我這邊有一對 XXX 牌的框, 跟 XX 花鼓 你可以幫我編起來嗎 ?
第二種非特殊需求的個案很多 , 但是由於沒有告知 , 為何要用這個牌子的框 , 這個牌子的花鼓 , 非整體的規畫 , 所以這樣的個案 , 算是非特殊的需求.
一般來說, 手編輪需求有幾種是必要用手編的
1. 體重超過 100 kg 的車友
2. 輕量化考量且不考量耐用度的需求 (如考慮耐用度 , 廠輪仍會有輕量化的產品可選擇)
3. 特殊規格的花鼓. (如內變花鼓,特殊尺寸花鼓)
4. 重度使用輪組 (如特技車 , 下坡車)
5. 特殊路段用途採用的輪組 (如長直平路所需的慣性輪)
也可以說 , 廠輪沒做的 , 才用手編輪 , 除此之外 , 都可以直接找廠輪 , 就可以了.
再來 , 要開始談到 "編輪者的思維" , 首先當我接觸到一個新的編輪需求時 , 我會先進行需求的溝通 , 瞭解到為何需要手編輪 , 車主的體重 , 騎乘習慣, 以及特殊需求等 . 然後我會進行第一次的評估這個項目是
是否要用手編 ? 是否有更適合的 , CP 值更高的廠輪 ?
如果需求能找到 CP 值更高的廠輪 , 我會直接建議使用廠輪. 如果確定要用手編輪 .我會思考以下的項目
1. 用哪一個廠牌型號的框 ? 前後的孔數是多少 ? 重量是多少 ? 顏色 ?
2. 用哪一個廠牌型號的花鼓 ? 花鼓的結構為何 ? (如: 花鼓耳的高度?鋼絲孔的大小..等) 是否容易維護保養 ? 重量是多少 ? 顏色 ?
3. 用哪一種鋼絲及型號 ?
4. 設定假定的前後張力值, 及前後張力 重量分配的平衡問題
5. 最後決定編法 , 分配問題 , 鋼絲混搭問題 , 彈性系數及剛性及慣性的問題
6. 然後最後才確認鋼絲的長度. 以及使用的銅頭種類或鋁頭或特殊頭
設計一對輪思考的層面不只有上面所說的 , 還要考慮很多因素. 最後才是編工的問題 , 要如何把這些組合設計,做到最佳的狀況. 到最後完工 , 再次評估實際成品的特性 , 告知車主 , 例如 : 主要的特色在於慣性,空轉可以空轉 3 分鐘以上的時間...等
然後進行車主路試 , 看輪組在不同的路況的反應 , 車主的感覺 , 如有不適合的地方 , 再進行修正程序. 甚至是整個重編 .
如成功達到目標 , 在 3 個月後 , 進行使用後的狀況分析, 依車主的問題反應, 與當初編好的相關數據做比對 , 如果狀況穩定 , 經過校正後 , 一個完整的手編輪組服務才叫完工.也可以在最後的階段設定下一個改善的輪組目標.
所以手編輪服務對我來說 , 不是一個商品的販售行為 , 是一個服務流程 . 如果您也想編手編輪 , 歡迎您跟我聯絡, 但是這樣的作業概念, 一對輪子都是要花費 2 ,3 週的時間喔.. 因為我看重我編的每一對輪 , 並且花很多時間心血在每一對輪上.所以..希望我們能先溝通 , 再談價格, 及工時囉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